儘管港府仍然強調「動態清零」,但客觀上由於人力和醫療系統有限,至今有數萬名染疫但症狀不重的人只能居家隔離,不能到公立醫院或其他臨時設施接受適當治療。
首先,我在港大的展覽導賞亦曾提到,早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王子朱載堉(1536年—1611年)在《律呂精義》中精確提供將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的計算方法,攻克二千年來中國音樂理論無法得出十二平均律的難關,而同期十七世紀的西方,亦開始出現十二平均律理論,自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後的作曲家,苦心孤詣,將其發揮到極致,成為音樂最基本之理論。執筆的時候播著達明一派的《石頭記》,這五個音在副歌縈繞,像輪迴不斷,重複出現又不至於令人聽膩,劉以達在配器、做句的功力無出其右。
曾經有一段時間,每當我聽見人說甚麼「五聲音階是Do、Re、Mi、Sol、La」、「中樂就是如此」,我就會忍不住要糾正一下。直至他近來在Facebook開設專頁論盡音樂,頻繁更新,動輒寫成洋洋千字的長文,才讓我們驚覺大師也有滔滔不絕的一面。想認識多點五聲音階,何妨試聽法國印象樂派大師拉威爾(Joseph Ravel,1875—1937年)的《水之嬉戲》(Jeux deau),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年—1918年)的鋼琴曲集《版畫》(Estampes, L.100),會發現一片絢麗天地。只是他幾天前關於「五音階」的一篇,卻似乎未完全詳盡解釋。例如爵士樂或藍調中,最常見的五聲小調音階,是「La、Do、Re、Mi、Sol」。
因此,將中西樂歸納為五音與十二音的對比,自是有點妄自菲薄。達明一派結他手及作曲劉以達,除音樂造詣外,廣為人知的還包括一系列在電影中的客串演出,如同他曾飾演的「隨風而來,隨風以去」的夢遺大師,一向給人沉默寡言的形象。這次美日韓三方會議雖重申共同合作,以應對北韓的威脅並實現區域的穩定,但日本與韓國的關係仍是僵持。
《聯合聲明》中提到兩國合作「沒有止境」(No Limits),使外界揣測中、俄「新軸心」,強化與西方對立,試圖建立新秩序。在三方會議舉行前,林芳正與鄭義溶也舉行了簡單的雙邊會談不管未來哪個國家嶄露頭角,投資全世界的分散式投資將會緊捉不放 投資海外市場減少虧損的機會 只投資單一國家,表示投資人將自身暴露在較狹隘的經濟因素,而投資於海外的眾多市場,由於彼此之間的相關性並非完全連動,一個分散式的投資組合,較不會因單純受到單一市場的影響,而有劇烈的變化。如何決定本土與海外市場的比例? 當選擇全球市場當作你的投資組合後,下一個問題是,海外市場的比例要如何搭配。
可是對於這個問題,世界上沒有人知道答案。當我們打開某些世界地圖,會發現其實找不太到台灣的位置,因為台灣面積過於渺小,儘管我們在經濟實力上並不像地理般的弱勢,但台灣佔據全球市值也差不多2%左右而已,相對其他98%來說,依然是相對微小。
分散至全世界的好處,降低波動,再清楚不過。比如下圖是截至2021年9月21日的資料,美國市場在Covid-19前的世界占比為40.87%,現在則是來到43.13%,總共上升約2.27%,經過一場疫情帶來的股災後,美國市場變得更加強大,台灣市場也是如此,從疫情前的1.49%,上升到1.79,增加0.3%的占比。這樣的做法,代表的是我們認為市場目前的價值,已經反映出所有已知的訊息以及大眾對於未來的投資期待,如同各國的市值指數運作方式,這是很標準的配置,沒有什麼問題。1. 市值配比 首先,我們直覺能想到的方式,就是按照全球市場的市值比例,作為投資的配比。
2. 分散效益的考量 除了第一種依據市值配比的方式,另一種思考的方向,是根據分散到全球市場的比例,所帶來的分散效益來決定要投資多少比例到海外市場,換句話說,此方法試圖找到一個海外市場的比例,藉此獲得較低波動程度的資產組合,當作資產配置的依據。但是在2015的研究報告指出,前述提其這些國家的投資者,往往大幅超出符合市值的投資比例,也就是發生所謂的Home bias(本土偏好)。作者提供 此外,根據Vanguard對於不同國家的計算,義大利的投資人本土偏好,極為顯著,義大利人投資於該國市場的資金比例是其全球市值的31.3倍,非常誇張,而澳洲人也不惶多讓,擁有30倍的差異。我清楚的理解要踏出不熟悉的一步前往海外市場投資,有些朋友會有所顧慮,所以我想給你多點信心,從理解分散至全世界投資所帶來的好處以及你可能會錯失的機會,我相信你將會更有勇氣克服心中的擔憂與恐懼,勇敢的邁進全世界,進行全球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作者提供 我認為本土偏好的現象,不只國外的投資人才有,其實在台灣的投資人,投資台股的投資者應該佔據多數,對於投資人將資金集中在台灣市場的做法,我猜測大家普遍思考的想法,相較於海外投資環境,對於本國市場較為熟識,投資能看到具體的東西與企業,感覺手一伸就能碰觸的到,沒有距離感,除了對未來相較有信心之外,也擁有較多的安全感,是導致投資人將資金投注在本土市場的可能。世界的王者隨時在變化 加入海外市場可以降低虧損 投資本土的國際化公司能取代投資全世界嗎? 該如何調配本土與海外股票的比例 投資全世界,降低風險 世界的王者並非一成不變 截止2020年9月30日,美國股市的市值約為全球的58.3%,超過一半的占比,但是當我們回到1980年代,當時的美國,僅僅只有29%的比例,當時誰能想到在未來的40年,美國的市值竟然會成長至當初的兩倍以上? 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我們從近一點的時間點來看,每個國家佔據全世界的份額,瞬息萬變。
因此你可能會有一個想法,投資人可能不需要透過分散投資至海外的其他公司,即使單獨投資這些國際化的本土公司,也能達到分散多角化的效果,應該可以吧? 這些國際化公司的營運模式,確實能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分散好處,但是投資人加入海外其他市場到投資組合中,可以獲取不同層面的效益。分散式投資可以讓海外一流的公司替你賺錢 不少本土公司會做匯率避險,這將導致風險暴露於該國貨幣上,散佈於全球不同貨幣資產上,將有助於匯率風險的分散 投資本土整體市場,相較於本土的個股來說已經是分散的組合,但是如果將本土市場對比全球市場,那分散的效果又是更高一截 基於以上幾點的分析,即便將投資分散在國際化的本土公司上,我們依然有很充分的理由進行全世界的多角化投資。
因此,從以上兩種不同角度的檢視結果,如果我們能夠知道未來哪一個國家會快速成長?哪一個國家又會衰弱? 我們並不需要分散投資,只要全力壓注在會持續成長的國家即可。作者提供 根據報告顯示的結果,一個全球性的投資組合,將有效於降低資產的波動性,甚至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其降低的程度更能高達一倍以上。有些公司已經國際化了,難道不夠嗎? 在台灣的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的國際化公司,比如台積電、聯發科等等,皆屬於世界上該領域知名一流公司,他們的營收中,正有不少來自於海外市場的貢獻。好比生長於美國的投資者,就會需要有高達58.3%的投資比例在本地(美國)市場,可是像德國、英國或是加拿大的投資者,投資該國的市場比例就必須要小於10%。因此,如果要透過市值配比決定台灣與海外市場的比例,你可以直接透過全球股票市場ETF,比如VT或是VWRA單一ETF就能完成,不需要再額外加入台灣市場的份額,然而實際的占比,還是得看追蹤指數編撰的規則,會更清楚。也就是說,全球的分散式組合,其波動性較單一國家較來的小
也就是說,全球的分散式組合,其波動性較單一國家較來的小。因此,從以上兩種不同角度的檢視結果,如果我們能夠知道未來哪一個國家會快速成長?哪一個國家又會衰弱? 我們並不需要分散投資,只要全力壓注在會持續成長的國家即可。
不管未來哪個國家嶄露頭角,投資全世界的分散式投資將會緊捉不放 投資海外市場減少虧損的機會 只投資單一國家,表示投資人將自身暴露在較狹隘的經濟因素,而投資於海外的眾多市場,由於彼此之間的相關性並非完全連動,一個分散式的投資組合,較不會因單純受到單一市場的影響,而有劇烈的變化。世界的王者隨時在變化 加入海外市場可以降低虧損 投資本土的國際化公司能取代投資全世界嗎? 該如何調配本土與海外股票的比例 投資全世界,降低風險 世界的王者並非一成不變 截止2020年9月30日,美國股市的市值約為全球的58.3%,超過一半的占比,但是當我們回到1980年代,當時的美國,僅僅只有29%的比例,當時誰能想到在未來的40年,美國的市值竟然會成長至當初的兩倍以上? 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我們從近一點的時間點來看,每個國家佔據全世界的份額,瞬息萬變。
分散式投資可以讓海外一流的公司替你賺錢 不少本土公司會做匯率避險,這將導致風險暴露於該國貨幣上,散佈於全球不同貨幣資產上,將有助於匯率風險的分散 投資本土整體市場,相較於本土的個股來說已經是分散的組合,但是如果將本土市場對比全球市場,那分散的效果又是更高一截 基於以上幾點的分析,即便將投資分散在國際化的本土公司上,我們依然有很充分的理由進行全世界的多角化投資。當我們打開某些世界地圖,會發現其實找不太到台灣的位置,因為台灣面積過於渺小,儘管我們在經濟實力上並不像地理般的弱勢,但台灣佔據全球市值也差不多2%左右而已,相對其他98%來說,依然是相對微小。
如何決定本土與海外市場的比例? 當選擇全球市場當作你的投資組合後,下一個問題是,海外市場的比例要如何搭配。因此你可能會有一個想法,投資人可能不需要透過分散投資至海外的其他公司,即使單獨投資這些國際化的本土公司,也能達到分散多角化的效果,應該可以吧? 這些國際化公司的營運模式,確實能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分散好處,但是投資人加入海外其他市場到投資組合中,可以獲取不同層面的效益。但是在2015的研究報告指出,前述提其這些國家的投資者,往往大幅超出符合市值的投資比例,也就是發生所謂的Home bias(本土偏好)。可是對於這個問題,世界上沒有人知道答案。
比如下圖是截至2021年9月21日的資料,美國市場在Covid-19前的世界占比為40.87%,現在則是來到43.13%,總共上升約2.27%,經過一場疫情帶來的股災後,美國市場變得更加強大,台灣市場也是如此,從疫情前的1.49%,上升到1.79,增加0.3%的占比。作者提供 我認為本土偏好的現象,不只國外的投資人才有,其實在台灣的投資人,投資台股的投資者應該佔據多數,對於投資人將資金集中在台灣市場的做法,我猜測大家普遍思考的想法,相較於海外投資環境,對於本國市場較為熟識,投資能看到具體的東西與企業,感覺手一伸就能碰觸的到,沒有距離感,除了對未來相較有信心之外,也擁有較多的安全感,是導致投資人將資金投注在本土市場的可能。
好比生長於美國的投資者,就會需要有高達58.3%的投資比例在本地(美國)市場,可是像德國、英國或是加拿大的投資者,投資該國的市場比例就必須要小於10%。因此,如果要透過市值配比決定台灣與海外市場的比例,你可以直接透過全球股票市場ETF,比如VT或是VWRA單一ETF就能完成,不需要再額外加入台灣市場的份額,然而實際的占比,還是得看追蹤指數編撰的規則,會更清楚。
作者提供 根據報告顯示的結果,一個全球性的投資組合,將有效於降低資產的波動性,甚至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其降低的程度更能高達一倍以上。1. 市值配比 首先,我們直覺能想到的方式,就是按照全球市場的市值比例,作為投資的配比。
有些公司已經國際化了,難道不夠嗎? 在台灣的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的國際化公司,比如台積電、聯發科等等,皆屬於世界上該領域知名一流公司,他們的營收中,正有不少來自於海外市場的貢獻。我清楚的理解要踏出不熟悉的一步前往海外市場投資,有些朋友會有所顧慮,所以我想給你多點信心,從理解分散至全世界投資所帶來的好處以及你可能會錯失的機會,我相信你將會更有勇氣克服心中的擔憂與恐懼,勇敢的邁進全世界,進行全球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作者提供 此外,根據Vanguard對於不同國家的計算,義大利的投資人本土偏好,極為顯著,義大利人投資於該國市場的資金比例是其全球市值的31.3倍,非常誇張,而澳洲人也不惶多讓,擁有30倍的差異。2. 分散效益的考量 除了第一種依據市值配比的方式,另一種思考的方向,是根據分散到全球市場的比例,所帶來的分散效益來決定要投資多少比例到海外市場,換句話說,此方法試圖找到一個海外市場的比例,藉此獲得較低波動程度的資產組合,當作資產配置的依據。
分散至全世界的好處,降低波動,再清楚不過。這樣的做法,代表的是我們認為市場目前的價值,已經反映出所有已知的訊息以及大眾對於未來的投資期待,如同各國的市值指數運作方式,這是很標準的配置,沒有什麼問題
它是我們的歷史、文化和精神連續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止普亭 2004年「橙色革命」後,烏克蘭行進之路充滿挫折。
他是第二個被烏克蘭人趕下台的後蘇聯時代統治者。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